定州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总占地2.5万亩,总投资15亿元,重点建设3个示范区和1个职业技术学院:即2万亩优质苜蓿、粮食作物和50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区、3万头高产奶牛养殖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奶农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实现六大功能,即高效农作物种植示范功能、优质高产奶牛生产示范功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功能、土壤改良和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示范功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功能、奶业科技推广培训示范功能。
会上宣读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总体要求,从即日起,力争在6月底前,全市85%以上的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李永侃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把推进两个普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突出重点,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切实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市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加快中等城市建设,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本报讯(实习生 王哲 记者 高伟强)3月8日,我市举行推进两个普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会议暨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启动仪式,副市长李永侃、市政协副主席席国旗出席,市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工商联、工信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宣读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总体要求,从即日起,力争在6月底前,全市85%以上的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2006年向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捐赠电动车、自行车153辆,合款6.8万元。2010年大世界集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高阳投资2.5亿元兴建高阳大世界购物中心,在建设期间,作为总经理,她亲临现场指挥,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工作到深夜。为建设文明生态社区捐款13万元。
经过十多个月的努力,商场终于顺利完工,开业当天在保定市22县市现场直播了开业的盛况。她的这些感人的行动充分展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人大代表的宽广胸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振兴蔬菜业,大力推行五建设、一提升,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专业示范村建设、专业种植大户建设、专业营销队伍建设和蔬菜加工企业建设。《纲要》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在《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为我市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
加快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供销合作社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综合推进农村各项配套改革。
《纲要》提出,通过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到 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农户50%以上。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把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大,提高资源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nbs||p;&nbs||p;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国香养殖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投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
农业:加快发展高效农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 我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粮食连续8年丰收,去年总产居全省第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着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供销合作社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纲要》提出,要壮大畜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到2015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80个以上,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100万头、6万头、 35万只、566万只,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以上。综合推进农村各项配套改革。
农民: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展望十二五发展蓝图系列报道之四 十一五时期,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着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加快发展高效农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 我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粮食连续8年丰收,去年总产居全省第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着重要作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振兴蔬菜业,大力推行五建设、一提升,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专业示范村建设、专业种植大户建设、专业营销队伍建设和蔬菜加工企业建设。《纲要》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
但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十一五末,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纲要》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发展高效农业的突出位置。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组织引导广大农民在产、供、销等方面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把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大,提高资源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蔬菜、奶牛、苗木是我市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通过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扩大销路,才能使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纲要》提出,通过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到 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农户50%以上。发展循环农业,依靠政府主导、农户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农村:优化农村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对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发展意义重大。
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工程,促进蔬菜产业上档升级,打造京津绿色蔬荚生产基地。记者 李志超||。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下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加快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国香养殖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投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
在《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为我市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nbs||p;&nbs||p;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耕地面积稳定在7.7万公顷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80万吨左右。到2010年,我市已有21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开工建设。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城乡差距也很明显。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
《纲要》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健全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提高林果业,优化苗木品种结构,优质苗木面积达到80%以上,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争创中国苗木之乡。市委书记杨宝东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语重心长。
实现我市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